IMG_1420.JPG

墨爾本因為其多元化組成的背景,所以不僅食物吸收了來自世界的精華

藝術方面也是不可小看

今天介紹的是維多利亞博物館系列中的移民博物館.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

以及精彩的Fitzroy Gardens菲茲洛公園


維多利亞博物館系列包含了我大推的墨爾本博物館&皇家博覽館

喜歡博物館或著想要獲得新知識的朋友們千萬不能錯過

詳情請看[墨爾本]博物館系列一-墨爾本博物館.皇家展覽館

系列作[墨爾本]博物館系列三-墨爾本街頭裝置藝術&塗鴉街


移民博物館 Immigration Museum

IMG_1707.JPG

開放時間:
Opening Times: 10am – 5pm daily
Closed Good Friday and Christmas Day.

票價:

Adult $14, Concession* and Child (to 16 years) free entry.


先介紹一下移民博物館附近關於移民的裝置藝術

The Reuniting Family,2008 by Michael Meszaros

該作品為紀念所有澳洲義裔移民

二戰過後,大量的義大利工人隻身來到澳洲工作

因移民政策,房屋短缺及交通成本

大約在20世紀50年代這些工人才能和在義大利的其餘家人團聚

地點:525 Collins Street, Melbourne, 3000


義大利移民工人經歷多年工作,終於出頭天

手裡拿的花為馬蹄蓮,常見於義大利北部

象徵移居澳洲的義大利移民

IMG_1704.JPG 

而帶著承載著希望行李箱的家人留著歡欣的眼淚

家中老么和父親相處機會不多,所以很害羞地躲在母親身後

IMG_1705.JPG 

該作品附近也擺放了一艘船隻作品

雖然我找不到作品的名字,但我自己認為已感受到該作品的意義

搖晃不定的船隻裝載對未來的不安和渴望,前往異國尋找機會

正是為接下來移民博物館參觀之旅打下基礎

IMG_1706.JPG


移民博物館前身為舊海關大樓

IMG_1721.JPG

IMG_1722

展覽一開始便由數隻行李箱帶出Leaving Home遠離家鄉的原因

IMG_1710.JPG

為著自由.更好的生活.逃避戰亂等原因

跨越一個半球前往夢想中的樂園-澳大利亞

IMG_1711.JPG 

展區內從1830白人發現了澳大利亞,和當時居住的土著們互動,戰爭

開始講述人們在這塊土地的遷移史

原先澳大利亞只當作為殖民地及流放犯人的地方

當時主要人口組成為罪犯和軍人及少數行政人員

後來因為掏金潮而迎來的第一波人口大幅成長

IMG_1713.JPG 

為了更多人力資源而開放移民

像是下圖的徵求勞動力

或著二戰時期為了抵抗日本侵略,需要更多的人力

IMG_1718.JPG 

IMG_1719.JPG 

IMG_1716.JPG

到有條件地限制移民人種及數量

例如著名的白澳政策

到實施嚴苛的語言測試來抑制移民數量

IMG_1715.JPG 

IMG_1720.JPG 


澳洲移民政策從1840到今日可分為四個階段

1840-1900

漸漸不再流放罪犯到澳洲,但是英國仍保持對澳洲殖民的主權

從該時段開始,便是澳洲原住民漸漸失去土地,生活受限被壓迫的開始


1901-1945

著名的白澳政策,不歡迎非英裔的移民

前期因為掏金熱潮而來到澳洲的移民,在該時期大量地被欺壓或驅逐出境

IMG_1745

為了避免被外界說依照種族而挑選移民

澳洲開始實施惡名昭彰的Dictation Test聽寫測驗

申請移民者需要接受歐洲語系的測驗,該測試於1958終止

IMG_1724.JPG


1946-1972

移民政策不再提到種族,但是英裔族群於移民檢驗時仍受青睞

之前被殖民的歐洲人也在該時期迎來大量人口增長


1973-今日

多元的種族皆可申請移民

但隨著大量人口移入,政府針對移民數量及條件做限制


其中有一項很好玩的互動設施

請遊客擔任移民署官員,聽取來自不同背景不同時期申請者的故事及參照文件

然後由遊客決定申請者的未來

IMG_1743

IMG_1746


最後再以目前各種族移民人士的現況做結尾

像圖片上的就是以開計程車為生的移民

IMG_1717.JPG


之後走到另一個展區[命運之旅]

造型特別是船隻的形狀,內部是模擬當初人們坐船到澳洲的環境

IMG_1725.JPG

二等艙

牆上寫著一個很令人深刻故事

"你和其餘兩百位人從愛爾蘭坐船前往澳洲

船已經開了五周,但澳洲仍舊看似遙遠

你和你的家人只能棲身於角落這小小的空間,每天耳聞孩子及病人的哭鬧聲

每晚伴隨著風浪及汗味尿味入睡,而你兩歲的女兒病得很重

她問說媽媽為什麼我們要離開美好的家,而你卻找不出字句回答她"

IMG_1736

IMG_1730

頭等艙

IMG_1739IMG_1738


船隻外面有互動式儀器讓你了解不同時期前往澳洲的交通方法及時間

下圖為搭乘船隻從英國出發前往澳洲,至今四天才到西班牙還離澳洲十分遙遠

IMG_1740

而下圖是搭乘古老Quntas飛機,花費31小時,澳洲就在不遠的前方了

IMG_1741


另一角擺放著尋根的機器

IMG_1729

例如我輸入"台灣",機器便告訴我台灣人移民澳洲的故事

從歷史,移民原因到職業組成,宗教組成都告訴你

為你追根究柢地尋根

還是繁體中文呦

IMG_1726

IMG_1727

IMG_1728


最後走到三樓展廳,分別是探討身分認同

IMG_1750

以及特展-Freedom攝影展

講述24名被迫離開家園前來澳洲居住的移民人士的故事

IMG_1753.JPG 

再以許願樹為移民博物館作結

IMG_1751.JPG 

比起綜合類的墨爾本博物館來說,移民博物館比較有距離

適合對移民有興趣的朋友前來

就我而言,因為澳洲打工簽證還剩一個月到期

所以參觀起來特別有感覺



IMG_1758.JPG

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 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General entry is free

Open daily 10am–5pm

票價:免費喔~

推薦給對藝術很有興趣的人或著預算不足的旅人(因為免費)


走在要去美術館的路上,天氣好好

看到漂亮的建築和造型特別的咖啡廳

心情也好了起來

IMG_1756.JPG  

IMG_1757.JPG


美術館展品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改變

加上裏頭藝術氣氛濃厚,我不想破壞欣賞地興致,所以沒有拍很多照片

只挑幾項我覺得很特別的跟大家分享


David Shrigley的特展

展內擺放著眾多他的辛辣諷刺漫畫以及很特別的互動作品

IMG_1760.JPG 

鼻孔裡插著兩根畫筆,隨著人頭移動進而作畫

IMG_1761.JPG 

 

一樓展區後方的巨大彩繪天花板,漂亮極了

該空間不僅讓人休息,還是小寶寶的遊樂空間

IMG_1768.JPG

IMG_1767.JPG 


一樓可供遊客搭乘的旋轉椅

可在上面坐到不想坐在下來

IMG_1769.JPG 


有點忘記這要表達什麼了,好像是中國還是亞洲龐大出生率還是棄嬰??

IMG_1771.JPG 


巨大的房子模型,很壯觀

IMG_1773.JPG 

IMG_1774.JPG 


有點搞不懂作品意涵的裸女,美術館很常出現這種藝術前衛的作品

IMG_1778.JPG 


也有一般性的區域藝術藏品

IMG_1780.JPG 



接下來輪到我很喜歡的Fitzroy Gardens菲茲洛花園

IMG_1450.JPG


裡面有好可愛動物造型的遊樂設施

小朋友在裡面玩得好開心,我也不甘示弱去cosplay了馴龍高手

IMG_1426.JPG 

IMG_1432.JPG 

IMG_1436.JPG 


公園裡面也有個很特別的作品

英國Mr. Edgar Wilson為了答謝墨爾本在二戰時期對英國的物資援助

而製作了模擬英國都鐸王朝時期村莊的作品Tudor Village

村莊是由不同的草屋,教堂,學校以及所有公共建築所組成的村莊

還包括莎士比亞的家鄉和安妮海瑟薇(莎士比亞的夫人)的房屋模型

IMG_1439.JPG 


最後便是這個公園的重頭戲-庫克船長的小屋Cook's Cottage 

開放時間:

Daily from 9am to 5pm (except Christmas Day)

Last entry at 4.45pm

票價(於對面的遊客中心買票)

Adults $6.20

IMG_1442.JPG


庫克船長是第一位登陸澳洲的英國人

1934年墨爾本100週年時

澳洲知名的實業家拉塞爾爵士出資800英鎊

將庫克船長在英國的故居買下,作為禮物送給墨爾本市民


後來這座故居被一塊塊拆下來,裝在253個箱子裡

由英國海運到墨爾本,照原樣組建成

庫克船長的小屋其實最早是他父母的故居

現在故居的大門石樑上仍然刻著他的父親JAMES和他的母親GRACE的姓名中的第一個字母


滿多旅行團過來參觀的,但因為我對庫克沒有興趣所以只在外面小逛

裡面有提供服裝給遊人Cosplay,還有Cosplay的工作人員

感覺滿有趣的

IMG_1444.JPG 

IMG_1448.JPG 


我倒是對外面擺放的1750年代英國生活很有興趣

例如男人:

貿易商一年平均賺取20~40英鎊,技能做中學並將其技能傳承給家人

大約50歲時,便有能力在村莊買地蓋房


女人:和男人分工合作,在家縫紉煮飯,管理花園並販售相關產品

一生平均會生八到十二個小孩,但只有半數能存活至成人

真是太驚人了

IMG_1446.JPG

即使對歷史沒有興趣,我也很推薦Fitzroy Gardens菲茲洛花園喔



arrow
arrow

    生如夏花死如秋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